【原文】
伤寒五六日,呕而发热者,柴胡汤①证具,而以他药下之,柴胡证仍在者,复与柴胡汤。此虽已下之,不为逆,必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。若心下满而硬痛者,此为结胸也,大陷胸汤主之;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②,柴胡不中③与之,宜半夏泻心汤。(149)
【注解】
①柴胡汤:此指小柴胡汤。
②痞:堵塞胀满不通的意思。《伤寒论》将自觉心下堵塞胀满不通的症状称作“心下痞”或“心下痞硬”,后世医学家将以心下痞为主证的病证称作心下痞证。
③不中:犹言不可、不宜。
【释义】
本条论小柴胡汤证误下后的三种不同转归。
伤寒五、六日,证见“呕而发热”,是邪传少阳的表现。胆热犯胃,胃气上逆,故见呕吐;热郁胆腑,胆热外发,则见发热,这就具备了柴胡汤证的特征,故曰“柴胡汤证具”。可见少阳病的热型有二,当寒邪在经时,正邪交争,互有进退,则见往来寒热;当热郁胆腑时,因邪气已经化热,又可见持续发热。对于小柴胡汤证,理当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,但医者反以他药下之,此为误治。误下之后,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:
一是误下后,病人正气虽受挫伤,但病证尚未变化,小柴胡汤证仍在,治疗仍当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。不过服药后,有可能出现“蒸蒸而振,却发热汗出而解”的战汗作解。二是误下后,邪气入里化热,热邪与有形痰水结于胸膈,出现了心下满而硬痛,按之石硬的大结胸,治疗当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。三是误下后,脾胃之气受损,中焦斡旋失司,枢机不利,气机痞塞,出现了心下只是胀满而不痛的心下痞证。如果进而导致升降紊乱,寒热错杂,还可以见到呕吐,肠鸣,便溏或下利等证。心下痞证的病变部位在半上半下的中焦,而不是半表半里的少阳,因此就不可以再用小柴胡汤治疗了,应当用半夏泻心汤,和中降逆,化痰消痞。
本条虽言小柴胡汤证误治后的三种不同转归,实际在提示小柴胡汤证、大结胸证和心下痞证之间,应当注意鉴别比较。此三证都有心下的症状,小柴胡汤证有心下支结,但其病机是少阳经腑受邪,枢机不利,还应有呕而发热等少阳病的常见证候出现;大结胸证有心下痛,其病机是邪热与水邪结于胸膈心下,以心下按之石硬为特征;心下痞证只是无形气机痞结于心下,因此以但满而不痛,按之自软为特点。
半夏泻心汤方
三两姜参炙草芩,一连痞证呕多寻,
半升半夏枣十二,去滓重煎守古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