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脉浮而紧,而复下之,紧反入里,则作痞。按之自濡①,但气痞②耳。(151)
【注解】
①濡:通软,柔软。
②气痞:气机的痞塞,证见但满而不痛。
【释义】
本条论痞证的成因和临床特点。
脉浮而紧,为太阳伤寒表实证,当以汗解,如果反用下法治疗,则会伤损脾胃之气。外邪乘机内陷,故称“紧反入里”,“紧”在此指代表寒而言。误下里虚,邪气内陷,致使中焦斡旋失司,枢机不利,气机痞塞,遂成心下痞证。心下痞是无形之气痞塞中焦所致,故称气痞,而且心下按之柔软,因此说“按之自濡,但气痞耳”。以此和心下痛,按之石硬的大结胸证相区别。
【原文】
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者,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。(154)
【释义】
本条论热痞的证治。
病人自觉心下有胀满堵塞不通之感,医者按之心下柔软,这说明仅仅是无形的气机痞塞,而不是有形的痰水阻结。关脉候中焦的病证,浮脉在此主里有热邪,由于里热盛,鼓动气血,气盛血涌,血管扩张,所以脉轻取即得,但重按滑数有力。而主表的浮脉,则是举之有余,按之不足,如水漂木。可见主热的浮脉和主表的浮脉,两者是有区别的。其脉关上浮,反映中焦有热。正是由于无形邪热留扰中焦,干扰了中焦的斡旋机能,才使中焦枢机不利,气机壅滞而成心下痞,故后世医学家称其为“热痞”。既属邪热壅滞,故选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消痞。用法是,仅以开水浸泡大黄和黄连二味,取其寒凉之气,以清中焦无形之热;薄其苦泄之味,以防直下肠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