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必背原文(十三)
【原文】
服桂枝汤,大汗出后,大烦渴不解,脉洪大者,白虎加入,参汤主之。(26)
【释义】
本条论胃热弥漫、津气两伤的证治。
从“服桂枝汤”看来,原来可能是桂枝汤的适应证。或者由于汗不得法或者病人体质特异,药后大汗出,津气伤,邪气乘机内入阳明化热,而出现胃热弥漫之证。胃热弥漫,继续逼迫津液外越而大汗不止。汗出津伤,则引水自救;由于壮火食气,气随汗泄,元气必然也随之耗散,致使气不化津,于是就出现了大渴引饮,饮不解渴的“大烦渴不解”。阳明里热鼓动气血,气盛血涌,血管扩张,于是就出现了洪大脉。证属胃热弥漫,津气两伤。治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折热,益气生津。
【原文】
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。脉微弱者,此无阳①也,不可发汗。宜桂枝二越婢一汤。(27)
【注解】
①无阳:指阳虚。
【释义】
本条论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。
“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”,与23条、25条表郁轻证相同,也应当是阵发发作,一日发作两次,还应当有面赤、身痒等表郁轻证。“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,不可发汗”,是肾阳虚衰的证候,虚弱的阳气勉强和阴寒邪气相争,争而不胜的时候,则会出现肢体躁动不宁的表现,此证可以称之为躁烦。第38条有“脉微弱,汗出恶风者,不可服之”,是以阳虚的躁烦证,和表寒内热,郁热扰心,证见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相鉴别。本条提出和阳虚的躁烦证相鉴别,显然其证也当有阳郁化热,郁热扰心的烦躁。因此本证是表有小寒不解而见无汗,里有轻度郁热,郁热扰心,而见心烦、口微渴。病机与大青龙汤证相类,但轻重悬殊甚大。故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发其汗,兼清里热。“宜桂枝二越婢一汤”意承“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”之后。